多位知名教育专家云端相聚共话高质量基础教育前景——首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溱湖峰会召开

来源:中国教育报道作者:时间:2021-12-01 22:09:42
  本网讯:11月27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溱湖峰会以线上模式召开,与会领导、嘉宾借助数字平台以“云端会议”赋能高质量基础教育。会议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结合六中全会通过的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的学习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设置专题论坛。

QQ图片20211129122841.jpg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

  

  

  培根铸魂、育才施教,教育是关系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兴盛发展的一大根基,而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强调,以首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溱湖峰会的召开作为2021年学术年会的开幕,是在国家密集出台基础教育改革重大举措的背景下,学术社团回应与服务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积极行动,也是推动教育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向纵深推进的社会责任,为深入探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新路径创造了交流平台。

QQ图片20211129125003.jpg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中间)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根本保障。结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年会专题设置了“建党百年与中国教育”论坛,旨在通过对建党百年来党领导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回顾、经验总结和学理分析,形成并提升教育工作中有关党的领导内容的理论建设,巩固增强新时代继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对战略研究的指导作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认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实际工作、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党领导教育的百年史,就是不断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的历史,也是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采取多形式、多机制、多渠道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新的教育需求的历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系统梳理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特征表现并总结为八条经验启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基础教育始终是党的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在党的战略和政策体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认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及十条重要历史经验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财富和精神力量来源,深刻领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艰辛探索实践,对于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满生指出,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走向纵深的关键一环,评价指挥棒决定了办学导向。要真正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标准;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教师评价的基本要求;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志青年和有为奋斗者。

微信图片_20211129232755.jpg

 

  

  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

  如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下,高质量发展必须“轻装上阵”,从认识理念到目标路径,从内部结构到发展模式进行更新,其最主要的抓手就是将“双减”政策落地落细。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双减”是从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角度提出的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他强调,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负担过重,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就要把过重的负担减掉。特别是要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绑架”学生和家长,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双减”以后,要突出公共教育供给,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均衡;要深化教育改革,突出因材施教;同时,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认为,高质量教育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涉及国家的教育宗旨、教育方针、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需要从国家发展、学习者个体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三个方面来综合考量。“双减”是用行政力量扭转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一剂猛药,已经产生了遏制其发展的初步成效。但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顽症,真正走上减负与增效、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健康轨道,需要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的协同作用,采取更长远、更综合的政策和措施。要建设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为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禀赋潜能的学生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多种通道。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认为,“双减”改革作为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在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格局的整体性变革。他同时指出,推进“双减”改革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提高政府的教育治理效能、必须坚持多元合作共治,从凝聚育人共识、建构教育公平、教育体系、学校教育、教育治理等多个方面重构基础教育新格局。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双减”政策实施以后,要更加突出公办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公益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护儿童身心健康,降低教育成本,抵制应试教育,改变唯分数、唯考试、唯升学率的教育生态,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同时,要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尤其是面向农村的素质教育,要开展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确立新的共识,从“人力资源”“人才”,回到人本身,克服“功利教育”,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指出,发展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教育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的需要。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和培养高层次认知能力结合起来。就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他认为重点要解决好“能不能”“愿不愿”“让不让”的问题,加强对发展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元认知能力的认识,他建议广大教育工作者保护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用自由孕育创新,同时注重培训孩子们的培养独立性与自主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认为,公平而卓越,是新的世纪向世界各国提出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双重指向的、更具挑战的教育发展目标。它既包含了所有家庭和学生对教育公平的诉求,也是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从学生能力国际评价项目(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的结果来看,发达地区的成绩并不能代表我国教育的平均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要关注教育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动态地生长出能力。要深刻领会培育核心素养和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系,特别要关注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QQ图片20211129122921.jpg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

  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要建设促进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富有活力的高质量协同育人体系。与会领导和专家均表示,党和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下好发展基础教育的先手棋。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认为,要在巩固现有“普惠,基本、兜底”的教育民生基本服务基础上,扩面提标,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提升,提升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层级。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造结合起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基层学校的实践力,激发基层学校的创造力,努力培养担当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任的一代新人。他认为,要提升五育并举的实践能力和融合培育的水平,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加强因材施教,提升满足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的水平,特别要落实“双减”措施,实现减负、提质相得益彰,要推进评价体制改革,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阐述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教育现代化宏观形势与政策导向,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微信图片_20211129232750.jpg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认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肩负的使命更为重大,围绕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她从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现代化、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现代化、推进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现代化、推进四有好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现代化、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个方面介绍了加快推进江苏基础教育领域五个现代化的设想。她表示,江苏将以双减政策在本省的平稳高效落地为前提,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面向人人学有优教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同时,充分发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各地党委政府履行基础教育管理责任,下大力气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全体教育局长校长们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全面质量观,科学评价观,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校质量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办法,更加注重发展性、激励性、引导性评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分析了实现新时期新征程,共同富裕的时代发展任务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指出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十四五时期应重点关注的发展目标。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文进指出,泰州始终保持教育优先发展定力,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入推进教育转型发展。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把新春第一会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坚持以最好的资源支持教育、以最强的改革支持教育、以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充分体现推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决心。姜堰区委副书记、区长孙靓靓认为,姜堰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化强区。姜堰精心打造“高位均衡、优质精品、人本和谐”的教育体系,并在江苏省率先提出“教育立区”战略,致力办“品质、品牌”教育,创“教育之乡”特色,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教育现代化、特色化和国际化,建成群众满意、全国有名、省内一流的教育高地。

微信图片_20211129232659.jpg

  姜堰区委副书记、区长孙靓靓

  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如何,也成为此次会议研讨的重要话题。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民盟中央教育专委会副主任王蓉结合相关调研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财政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生均财政补助、生均事业费等教育财政数据与学校类型、质量、地区收入以及学生成绩之间呈现出三条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质量学校、中等收入家庭以及中部地区往往成为财政投入的低点。就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中的这种倒U型关系显现出提升教育投入资源配置效益的改进空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认为,未来科技竞争、创新竞争激烈,我国各领域所遭受的“卡脖子”技术困境背后是拔尖人才和科学技术不足。需要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增强对职业技能教育的保障。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何裕建指出,我国科技原始创新面临的挑战所反应的教育问题,正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灌输和“一刀切”,没有很好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而大学至研究生阶段学习领域过窄、过浅,脱离生产生活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认为,教育普及与教育质量提高应是互为促进的关系,要进一步转变工业社会、甚至农业社会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决定作用,推动教育供给多样化发展。

QQ图片20211129122915.jpg

 

  

  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李奕

  

  

  在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先进典型涌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范式。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李奕介绍了北京市构建基于新供给主体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重点介绍了“双减”背景下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及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基础教育供给主体的变化,他还重点介绍了北京市新供给主体中的教师轮岗设计。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认为,质量发展是对教育发展状态的一种事实与价值判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建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花大力气持续推进学科教学的改革、重视培养学生调节学习的技能和策略、重视美育在高质量教育中的地位、重视教师在培养核心素养任务下的能力提高,推进基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更加全面协调、更加具有创新活力。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局长单平宏认为,教育的良性发展,需要养分充足的“土壤”。多年来,姜堰基础教育的持续、协调、优质、创新发展,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教育释放的善意和鼎力扶持,使姜堰得以形成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为导向,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创新品牌,“氛围好”“理念新”“目光远”,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中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江苏省姜堰中学校长孙友新介绍了从学校层面如何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实践诠释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充满启发性的“头脑风暴”中,与会人员形成共识,只有确保实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目标,才可能构建堪称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由此,对于泰州市姜堰区提出 “教育立区”的战略远见和区委区政府承诺“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的务实方案表示欣赏和赞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重视基础教育,立足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改善,是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

  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康宁、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与姜堰区副区长陆峰共同主持。

QQ图片20211129122901.jpg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康宁

  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与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为全力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会议召开方式由线下完全转为线上,近百位专家学者在云端探讨,吸引线上近10万人次观看。文东茅、王珠珠、丁小浩、余祖光、陈志文、薛海平等多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在会上作了精彩报告,雷振海、张海昕、韩力群、刘复兴、谭秀森、苏君阳、周傲英、贾文键、李家成、周星、余胜泉、张晓京、宋宝和、李广、王红兵、朱红等各专委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带来了细分领域的专业思考,朱旭东、吴安春、王殿军、苏文平等知名专家学者报告了研究成果。

QQ图片20211129150511.jpg

QQ图片20211129124946.jpg

  年会同时举办了“建党百年与中国教育”“科技竞争背景下拔尖人才培养与科研发展战略”“‘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战略”“‘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助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与‘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6个分论坛,进一步科学研判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更好地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等省市的专家学者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了线上研讨。会议还探讨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等话题。专家学者们精心准备以及线上观众积极参与带来了高品质的研讨交流。为扩大学术年会形成研讨成果的影响,惠及更多教育战略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学会将陆续整理年会报告文稿,敬请持续关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网页及公众号有关推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部供稿

  2021年11月29日

中国教育报道

上一篇:高效组织课后服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