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教育行业垂直网站是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抑或是在农历新年之时贴春联、写福字,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
在香港威雅学校杨菲菲副校长看来,以上这些我们所熟悉的年俗,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许多学校会带着孩子们参与的主题,但却远远不是全部。
香港威雅学校副校长
杨菲菲
杨菲菲是上海人,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远赴英国国王学校修读教育管理硕士,先后在英国、泰国和新加坡的学校工作,曾担任新加坡德威的中文部初创成员和曼谷德拉英国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总监,并从2013年至今一直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中文中学会考IGCSE考官,拥有丰富的中文教育经验。
在她看来,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一直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涵盖了传统习俗,更与语言、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密不可分。
在香港威雅学校,传统文化教学始终以“看不见、摸不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每一个孩子。
无论孩子的第一语言是普通话、粤语抑或英文、法文,都能在此得到很好的学习与锻炼,对于华人孩子们来说,这是他们的“根”;而对于外籍孩子们而言,这也是他们在香港求学之时,可以收获的宝贵财富。
学中文、学历史
传统文化在其中扎根
香港威雅,是一所对中英文学习均十分重视的学校,亦是香港当地以普通话进行中文授课的先锋之一。
学校采用的是以中、英、数为主科的平衡发展的教学模式,每周各有7节英语课、中文课和数学课,这三门核心课程几乎占了所有课程的一半时间。
学校所有的中文课程均以规范的普通话授课,学生主要以简体字学习阅读和书写中文;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可以通过书法课、自愿性辅助阅读课和一系列课外活动学习繁体字。
面对第一语言为普通话、粤语或英文等不同背景的孩子,学校也有分流授课的个性化安排。
语言与文化,就好像紧密联结的双兄弟——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杨校长表示,当不同的孩子在学习中文之时,孩子们对于与之水乳交融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们中文学习所能达到的高度。
“对于华人孩子来说,传统文化学习带来的是一种认同感,只有先产生了一种身份认同,才会更有动力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好。” 杨校长说,“而对于外籍孩子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无论是有趣的神话故事、神奇的汉字构造还充满韵律的音调——都能让他们更加喜欢中文,想要更多地去探索这门语言。”
香港威雅学生学习中秋节相关文化习俗
在强调身份认同感与学习兴趣的背后,是一种充分发挥孩子们主观能动性的教育理念。
在威雅的课堂上,我们几乎不会看到老师进行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有儿歌、有诗歌、有故事、有游戏,还有动画片等视觉形象的播放……
用杨校长的话来说,学校的中文课堂是“活”的,无论面对的是怎样中文水平的孩子,老师们都自有一套方法,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开发至极致。
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学习,不仅仅在中文课堂上发生。
杨校长告诉我们,在香港威雅,历史课堂也是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期,她正在对历史科目中有关中华文化的部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也是希望能够更加侧重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
比如,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学习传统的节日文化,在中文课上我们也会庆祝每一次节日;他们也会了解到经典的神话故事,比如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等;
我们也会介绍国旗、国歌、国宝熊猫…… 到了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会引入香港本地的历史、著名建筑,以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及其代表建筑的学习,和世界上重要伟人的人生事迹;
郑和下西洋(示意图)
现在,六年级的孩子正在学习“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历史学习的涉猎范围是非常广的。
杨校长一直坚信,传统文化是一个涉猎面极广的概念。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凝结成颗颗传统文化的珍珠,闪耀于后人眼底眉间,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无一不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正是在扎实的中文学习和历史学习中,威雅学子们从小就徜徉于传统文化的长廊,并从中采撷、吸纳着珍贵的养分,滋养着人生的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
不是“可选项”,而是“必修课”
香港,作为一所市民英文水平相对较高、英文教育覆盖较广的城市,其国际化与现代化的程度,往往为人所称道。
但当我们谈到传统文化学习的必要性之时,杨校长则坚定地告诉我们——
这绝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必修课”。
杨校长正带着孩子们学习
曾在英国、泰国和新加坡等多国工作与生活的她,在来到香港继续投身教育事业之时,深切地感受到,香港,这颗屹立于东方、面向世界的璀璨明珠,其实在保留中华传统文化习俗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
“刚好我家旁边就经常能看到划龙舟的训练,”杨校长笑着说,“香港市民对于春节习俗也十分讲究,细到要送什么东西、摆放什么花…… 还有城市内的庙宇,雕梁画栋的建筑,其实都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香港大澳端午赛龙舟
在这样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她坚信,学校要做的,正是将这份宝贵的财富,继续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从小就拥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好奇与热爱,华人孩子可以骄傲于本民族的文化历史,而外籍孩子也可以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和风韵。
这样的教育初心,也恰好就是香港威雅的家长们所深深认同并不懈追寻的。
在之前的一次家长群访中,有不少家长提及,当初他们深受学校吸引的一个关键点,正是扎实的中文语言及文化教育。这样的心态,不仅流行于香港本地华人家庭、来香港生活的内地华人家庭之中,更在许多外籍家庭中,亦有所显现。
有两个孩子都在香港威雅学校就读的英国人Emma,自己也是一位中文的终身学习者。当初在给孩子择校之时,她重点考察了中文教学这一方面。
Emma与她的三个孩子
大儿子Seb(右)就读二年级
二女儿Alexia(左)就读一年级
她的大儿子Seb原先就有一定的中文基础,作为家长,她希望孩子可以延续这方面的学习,尤其能够进一步提升普通话的听说读写水平。这样的安排,也是希望将来孩子除了回到西方发展,也可以拥有足够广阔的、在中国内地学习及工作的机遇。
杨校长回忆道,她还遇到过另外一组爸爸是荷兰人、妈妈是泰国人的家庭,家长们甚至希望孩子掌握荷兰语、泰语、英语、普通话等多种语言。
杨校长表示,她很能够与这些外籍家长共情——既然当初选择带着孩子来到这里,自然是希望能够在这段时光里,尽可能多地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掌握当地的语言,融入香港,也更多地接触与了解香港背后的中国内地。
那么对于本就拥有共同文化根基的内地家庭及香港本地家庭而言,学好普通话与简体字,认同华人千年以来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更是重中之重。
“我曾遇到过一些‘港漂’家庭,他们从内地来香港工作,一听到我们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都觉得又亲切又高兴,” 杨校长说,“如果某天孩子们又回到内地上学,这样的安排有助于让他们做到‘无缝衔接’。”
而在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已成国家大势所趋的氛围中,不少香港家庭也期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扎实掌握普通话、简体字,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根基,更好地融入内地大家庭,在祖国腾飞的时代浪潮中,成为那一朵朵奋勇争先的“后浪”。
从东西融合的香港
骄傲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上海出生、长大,而后又远赴多个国家求学、工作、生活,如今回到香港从事教育工作,作为一名典型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杨校长对于文化教育所带来的身份认同及民族自信这一层面,亦颇有体会。
跟孩子们打招呼的杨校长
在泰国曼谷的一所国际学校工作时,杨校长曾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CICU)合作,共同为学校建立了汉语水平考试/中小学生汉语考试中心(HSK/YCT Test Centre),希望可以鼓励更多的中文学习者通过标准化测试,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更希望他们可以对中华文化保持探索的热情,有朝一日可以来中国做客。
这背后,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深沉的爱,亦是对民族身份的骄傲与自信——“只有你首先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别人才会以平等的、欣赏的目光来看待你。”
杨校长多次提到,得益于祖国的强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掀起了一阵中文学习的热潮。
对于将来即将从香港,走向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威雅学子们,杨校长提到,每个人对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贡献或许因人而异;
但只要每个从威雅走出来的华人孩子,从小就能够深切地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那么她认为,我们所提供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从香港这样一个东西交融、海纳百川的城市出发,背后是来自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与强大的支持,面前则是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
语言、文化及历史教育赋予了威雅学子们无限的可能性;而香港威雅要做的,就是与孩子们携手探索、共赴未来,让那份仿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浇灌出一朵又一朵卓越成长之花。
【关于香港威雅学校】
香港威雅学校秉承全人教育理念,为1至8年级学生提供高品质的中英文课程学习及沉浸式语言环境,以及丰富的、激动人心的课外课程,旨在培养既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又具备全球视野的卓越毕业生。
作为香港实施简体字教学的先锋学校之一,学校以扎实的中文教学,成为心系优质教育的香港家庭的择校首选。丰富的课程设置、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全方位的支持引导体系,能为学生在香港本地、中国内地、英国及全球各地的升学做好从学业至身心方方面面的准备,中学部发展计划亦正在筹备中。
入学申请:
Tel: +852 2129 7128
email: admissions@wa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