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教育行业垂直网站回溯去年10月11日,一则关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内女生遭受性骚扰的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传播。女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她在图书馆的不幸遭遇,同时指责学校和院方对此事的处理显得力不从心。舆论瞬间被点燃,多个相关话题如潮水般涌上热搜榜,网友纷纷站出来声援女生,对涉事男生和学校表达了强烈的谴责。
随后,武汉大学于10月13日迅速作出反应,对该男生进行了纪律处分,给予“记过”的处罚。这一处罚决定似乎为事件暂时划下了句号,舆论的风波也似乎逐渐平息。但在这整个事件中,值得注意的是,当事男生始终选择了沉默,未曾对外发声,这也为事件留下了诸多悬念和谜团。
涉事男生母亲发声:儿子长期皮炎,非性骚扰
时隔数月,该事件再次受到公众的关注,涉事男生的母亲首次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对事件进行了全面的回应。
她坚决否认了儿子存在性骚扰的行为,并提供了医疗记录作为证明。她表示,儿子长期患有湿疹,事发当天由于天气炎热导致湿疹复发,因此他在抓痒时只是隔着衣服进行,绝非性骚扰行为。同时,她也强调,他们已经向校方告知了儿子的疾病史,并由学院代为传达。
涉事男生的母亲还指出,女生在微信文章中所描述的事实存在大量不实之处。她列举了女生涂改道歉信、捏造证人证言以及捏造经济补偿等不实信息,强调这些行为对儿子的名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她透露,自事件发生后,儿子受到了大量的网络暴力,导致他陷入了重度抑郁,甚至几度欲轻生。作为母亲,她深感痛心和无助,但为了维护儿子的权益和生命安全,她决定站出来发声。
在回应中,涉事男生的母亲呼吁公众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尊重事实和法律,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她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加强网络戾气的整治,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秩序。同时,她也表示将继续与相关部门合作,寻求公正和真相,为儿子讨回公道
处分下达,网络暴力却从未停息
尽管学校已经做出了处分决定,舆论的热潮似乎逐渐退去,但对于当事男生及其家人来说,网络暴力的伤害仍在持续恶化,未有丝毫缓解的迹象。
尽管至今尚无官方渠道对男生进行“性骚扰”的定性,但他在事件发生后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创伤已是触目惊心。他被迫离开了足球队微信群,原本如火如荼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停滞不前,甚至在担任课程助教时,他在群里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遭受同学们的冷嘲热讽,这无疑将他推向了深深的孤立与绝望的境地。
男生的母亲心痛地透露,由于被误解和冤枉,儿子的心理状态急剧恶化,被专业医生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了控制病情,他不得不每天依赖精神类药物。更令人痛心的是,他曾多次尝试自我了断,是母亲坚定的决心和行动,让他得以继续留在人世。
一位曾经教导过男生的老师表示,男生在学校期间一直表现出色,勤奋好学,品行端正。但事件发生后,他不得不多次接受心理治疗,网络暴力的伤害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同时,男生的大学同学们也站出来为他辩护,他们表示对男生的了解与公众号文章所描述的截然不同,他们对这样的指控感到震惊,并认为网络暴力对男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更为严重的是,网络上关于男生的不实信息四处泛滥,他的姓名、照片、学校等个人信息被无情曝光。更有甚者,有人恶意篡改他的照片,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他的隐私权,更给他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精神伤害。
远离网络暴力,辨别真相需克制
网络暴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顽疾,其危害深远且不容忽视。当无辜者沦为网络暴力的牺牲品,他们在屏幕的另一端无助地挣扎,这种恐惧与无助将逐渐侵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为了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
去年以来,网信办已经积极展开了“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坚决整治包括“开盒挂人”在内的七类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煽动极端情绪、编造耸人听闻标题以及发布无底线“泄愤帖”等恶劣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也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为网络暴力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提供了全面而有力的指导。
然而,整治网络暴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舆论的复杂性和事实真相的扑朔迷离。当个体绕过监管,直接通过舆论给他人定罪时,一旦事实出现偏差,真相的揭露可能会加深偏见,为未来的性侵害维权设置更多障碍。
因此,我们呼吁所有人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客观。整治网络暴力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守护。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让真相得以浮现,让公正不再被埋没。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调查,还原事件的真相,为受害者伸张正义,为网络空间注入更多的正能量。